頭條看到一篇文章,說大家很常用的誰字,注音注錯了——注音是shuí,可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讀shéi。
這位朋友,大概沒去查權威性的漢語詞典,比如《現代漢語詞典》。
這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寫的詞典,在1978年12月的第一版中,就已經將誰注音為shéi了。當然,同時也標注了shuí這個讀音。
其在第1118頁誰字后標注:shéi 又shuí 疑問代詞。
現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到了第七版,仍然如此標音。
第1157頁誰字后標注:(誰)shéi 又shuí 疑問代詞。
也就是說,在現代漢語中,把誰讀成shéi或shuí,都不能算錯。一般來說,日常口語中大多讀成shéi,而在播音、朗誦等正式場合,又往往讀作shuí。
這是因為——
第一,誰古音發展而來的讀音,應該是shuí。
第二,語言是發展變化的,漢語中有一個定音從俗原則,據此,誰又的確可讀為shéi。
有意思的是,現代漢語中,只有誰這一個字,發音為shéi。
《說文》曰:誰(誰),誰何也。從言,隹聲。
隹,音zhuī,在先秦古音第十五部。誰,隹聲,也在古音十五部。
同屬這一部的漢字還有唯惟帷維灰枚回畏等等。
南朝梁的韻書《玉篇》:誰,是推切。金代韻書《五音集韻》:誰,是爲切。
至清代,仍沿襲上述反切。照此推導,誰,古音正讀應為shuéi。由此,現代注音簡寫為shuí。
在日常應用中,shuí這個讀音的中介音往往丟失,一來二去,很多人就習慣于讀成shéi了。
語言是生動活潑、變動不居的。從中古以前的文言文書面語到唐宋以后的古白話漢語,很多字詞的讀音都發生過變化,不少變化還很大。從古白話再到現代漢語,這樣的變化有相當巨大。
于是,在1956年國務院發布推廣普通話的決定后,就確定了定音從俗這個原則。
誰,是一個相當典型的字例——古代字書韻書中,對誰的注音,皆為shuí,而在現代漢語詞典字典中,則標shéi 又 shuí——兩個讀音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