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王瑩)中國科學院24日舉行2018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中科院在多項重大科研專項中取得突破成果,其中不少與你我的生活密切相關。
大氣污染防治有了新策略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的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提出了區別于倫敦煙霧和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第三類霾化學煙霧的概念模型和理論框架,引領了我國后續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控研究,并為APEC等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提供環境保障和支撐。大氣灰霾監測關鍵設備在一帶一路峰會期間,為保障空氣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大氣立體觀測數據,是北京市環保局大氣環境會商的重要依據。
卵巢早衰患者迎來生育希望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的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專項,繼在子宮內膜再生及脊髓神經再生的臨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通過干細胞定植、分化等,成功地幫助卵巢早衰患者迎來了生育的希望之光。通過該項技術,2018年1月12日首例卵巢功能衰竭患者在南京鼓樓醫院順利誕下健康男嬰。
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有了新品種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創新體系專項,已育成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模塊新品系110個,其中5個水稻新品系通過省級和國家品種審定,示范面積達3萬畝,推廣面積26萬畝。中科902、嘉優中科1、2、3號、嘉優中科1號等水稻品種成功實現了水稻超高產和抗性提升的完美結合。其中,嘉優系列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抗老年癡呆癥的新藥研制成功在望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的個性化藥物專項,研制的6個新藥2017年獲批進入臨床,目前19個臨床研究階段新藥進展良好,抗老年癡呆新藥971 III期臨床完成全部病例入組,成功在望。
我們的身體為何感覺癢?這回有答案了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的腦功能聯結圖譜及類腦智能研究專項,首次證明了臂旁核是大腦處理癢覺信息環路中的關鍵節點,為深入解析大腦中癢覺信息加工處理機制奠定基礎,為尋找潛在治療靶點提供了新的方向。
精準治療男性不育有了新方法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的細胞命運可塑性的分子基礎與調控專項,首次發現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并揭示了其致病機理,為此類男性不育癥的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
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顯著提高安檢準確率
2017年,中科院繼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已示范應用于國內61個機場的旅客安檢,在全國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以上機場的示范覆蓋率達到80%,覆蓋了超過540條安檢通道,其中29條為要客安檢通道。根據相關機場試用情況的反饋,在使用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后,機場安檢通行效率和準確率得到明顯改善,抓獲冒用他人身份證乘機的人數較之前顯著增加。其中,廈門高崎機場啟用民航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6天內查獲9宗企圖持用他人證件乘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