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疫情三年,最讓人難忘的當屬核酸檢測。
與核酸相關的詞應運而生,全民核酸,常態化核酸,核酸采樣,核酸篩查,衍生的詞語有三天一檢、七天一檢、單檢、混檢等等。
人們對核酸檢測熟練到什么程度呢,幾乎做到了張口就來。
走在上班路上,抬頭碰到熟人,脫口而出的是今天你核酸了嗎。
七天一檢是常態,五天一檢是家常,三天一檢是便飯,一天三檢是荒唐。
最近鄙人連續三天參加核酸檢測,走馬觀花一樣,頗有心得,寫出來大家看看,是否有同感。
先打開支付寶健康碼,掃碼驗明正身后,就開始采樣,采樣妹子用棉簽在我的口腔里煞有介事地輕輕一掃,仿佛蜻蜓點水,前后不到三秒,就完事了。
以前的采樣卻不是這個樣子的,記得第一次參加核酸檢測,采樣小姐姐把棉簽慢慢伸進我的口腔,然后加速直搗喉嚨根部,左旋右旋,搗得我嗓子冒煙,幾欲嘔吐。
我不知道以前直搗喉嚨,還是現在的蜻蜓點水,哪個采樣動作是正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個是錯的。
動作溫柔一點,當然是好事,被采樣的人舒服啊,但如果因此導致采樣達不到目的,那這個采樣豈不是流于形式走過場而已,
全民核酸篩查,是實現疫情有效防控至關重要的舉措,通過大規模核酸檢測及時發現和阻斷疫情傳播,而科學采樣和精準檢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實現這個目的的基礎和保證。
現在什么都得講科學和精準,科學防疫,精準防疫,這核酸當然也得是科學采樣,精準檢測。
核酸檢測,采樣人員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才能上崗,采樣過程都有嚴格的流程和規范的操作。比如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操作規范編成了順口溜。
口咽拭子
囑咐被采頭微仰,張嘴不發啊聲音
露出兩側咽扁體,來回擦拭要三次
避開舌根和唾液,咽后壁上再三次
拭子推入采樣管,尾部棄去蓋旋緊
鼻咽拭子
輕扶被采人頭部,手持拭子貼鼻入
沿下鼻道向后進,不可用力傷出血
到達鼻咽后壁時,輕旋一周可取出
標本放入密封袋,酒精消毒要嚴格
醫療垃圾黃色袋,定位放置莫放亂
如果對照這個操作規范,蜻蜓點水式的采樣明顯是錯誤的。
有朋友開玩笑說:之前是咽拭子鼻拭子,現在成了舌拭子甚至唇拭子。
防疫中的層層加碼大家深惡痛絕,那么諸如核酸檢測中的層層減碼讓人憂心忡忡;層層加碼讓人苦不堪言,層層減碼卻讓核酸檢測流于形式。
為了讓采樣更科學更規范,檢測更精準,寧要粗暴的直搗喉嚨,也不要溫柔的蜻蜓點水。